《南海的历史与主权》系列慕课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和新星出版社联合中国南海研究院、华阳海洋研究中心共同推出。该系列产品汇聚国内外关于南海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将注重专业表达、理性解析、逻辑严密的慕课形式,与强调快速触达、观点聚焦、社交互动的短视频推送形式相结合,让全球关注南海周边国家以及全球和平发展的公众清晰明确地了解南海问题背后的是非曲直。
一、课程详情
1974年法国驻华大使密电承认“法国曾破坏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占有”,1909年清朝李准舰队巡航西沙群岛已确立中国对其的有效管辖;1931年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收到法学家巴德旺的法律意见书,其中指出“越南对西沙群岛的主权主张已失效”;1951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文件显示其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故意操纵南海诸岛岛礁归属。
1930年法国军舰“马力休士号”擅自登岛引发英国抗议,法外交部内部承认此次行动“极不妥当”。1933年法国仓促宣布兼并南沙九小岛后,始终未能实现有效占领,1956年更在内部备忘录中暴露致命软肋:从未发布行政归属令、仅两次军舰巡视(1955年及1956年),并预警“若参与国际仲裁必失败”,最终法国在1956年秘密讨论三种弃岛方案。
第三集 英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法律观察-简短附录(内容涉及该地区美国的行为)
解密英国外交档案,英国外交部法律顾问自1931年起,承认中国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并在多份历史档案中明确“英国默认中国主张”。关于南沙群岛,英国认为:法国1930年代占领南沙九小岛为无效,因为其从未建立稳固主权;日本1939年占领南沙群岛为不合法(因法/中已有主权),故其1951年放弃管辖权后并不导致“无主地”的出现;菲律宾、南越对南沙群岛的主张法律依据非常薄弱……
越南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申索存在明显的历史漏洞与事实谬误。20世纪70年代前,北越政权明示承认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统一后越方却改变立场,其炮制的“历史依据”多通过指鹿为马、无中生有等手法歪曲事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拥有不可侵犯的主权。
在中越南沙领土争议中,越南政府在20世纪50至70年代通过领导人谈话、外交照会、官方地图等多种方式,明确承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而越南统一后却否认先前承认,其理由在法律上不成立。禁止反言规则要求国家言行一致,越南的背信弃义行为违反国际法诚实信用原则,其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主张缺乏合法性。
系统梳理了中菲南海领土主权争议的来龙去脉,并引用法理和事实证据揭示争议的根源在于菲律宾的非法侵占。菲律宾的领土范围由1898年《巴黎条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明确不在其领土范围内,且菲律宾曾长期承认这一事实。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菲律宾开始企图侵占中国南沙部分岛礁,1978年更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入所谓“卡拉延岛群”……
二、专家评论稿件
多语种融媒体产品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还吸引了多位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并展开深入剖析,从专业视角对产品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与深度阐释,为大众更透彻地理解产品对南海问题的说明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专业见解。